发文单位:上思县交通运输局 上思县公安局 上思县城市管理监督局 | 成文日期:2023年02月17日 |
标 题:上思县交通运输局 上思县公安局 上思县城市管理监督局关于印发《上思县货运装载源头 和公路违法超限超载治理联合执法常态化 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发文字号:上交发〔2023〕2号 |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7日 |
各有关单位:
《上思县货运装载源头和公路违法超限超载治理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上思县交通运输局 上思县公安局
上思县城市管理监督局
2023年2月17日
上思县货运装载源头和公路违法超限超载治理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交公路发〔2017〕173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公安厅关于印发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交法规发〔2018〕73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货运装载源头和公路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交法规发〔2020〕12号)等文件精神,全面做好我县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常态化工作,加大我县违法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公路及城市道路设施完好、安全和畅通,建立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及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以服务交通运输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目标,以杜绝多头执法和重复罚款为重点,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联动,构建严密治超网络,提高执法效能和治理水平,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上思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服务保障。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整合足够力量,全面开展公路路面联合治超常态化整治,建立健全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长效治超机制。统一超限超载执法标准,严厉打击公路货车非法改装、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坚持源头治理与路面治理相结合,开展固定与流动稽查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完善上思县联合治超常态化工作机制。
三、组织领导
为保障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推动上思县货运装载源头和公路违法超限超载治理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成立县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毛玉虹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黄海峰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林 宇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黄培力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黄艺刚 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刘 磊 县公安局副局长
成 员: 梁鹏洋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兼执法大队大队长
黄文彬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兼执法大队大队长
欧铁举 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大队长
钟 盛 县城市管理监督局副局长
韦 纲 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黄耿聪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吴 霞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黄海鹏 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廖 亮 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九支队第六大队大队长
冯恒盛 县糖业发展局二级主任科员
刘 杰 县交运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主任由林宇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分别由梁鹏洋、黄文彬、欧铁举、黄海鹏等同志兼任,工作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抽调组成,联络员为刘杰(联系电话:0770-8510856)。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货运装载源头和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联合执法行动工作的指导,协调、处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和上级部门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四、成员单位责任分工
(一)县交通运输局。由交通运输局牵头,负责公路车辆超限超载、非法营运和非法改装整治的组织协调工作。严把营运车辆准入关,禁止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机动车维修企业从事货车非法改装;会同相关部门对货运装载源头单位实施监管,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会同相关部门对非法营运车辆进行查处;统筹规划全县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布局,清除农村公路设限设施,探索推广治超非现场执法;严格实施“一超四罚”,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对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行为和相关责任主体的联合惩戒。
(二)县公安局。严把车辆检验关;依法查处非法改装、拼装和逾期未报废货运车辆;依法处理堵塞交通、强行冲卡、暴力执法、破坏相关设施设备等行为,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健全完善公路治超和非法营运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机制。
(三)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重点查处农资质量安全,农机品监理等违法行为。
(四)县自然资源局。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对矿区范围内的联合执法工作;配合有关治超职能部门落实路面联合治超站(点)及停车卸货的场地;协助做好矿山企业的源头治理工作。
(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督促县城内建筑工地合法装载;督促建筑工地配合相关治超职能部门做好治超检查工作。
(六)县应急管理局。依法行使综合监督管理职权,督促检查危化、非煤矿山货运装载源头生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配备称重计量设备,禁止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超载。
(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货车生产和改装企业不按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组织生产致使质量不合格机动车出厂销售的行为,以及未获强制性产品认证出厂、销售、货证不符的行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负责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对治理货车违法超限超载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监管;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对货运装载源头企业实施检查及监督。
(八)县城市管理监督局。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城市道路路面治超和非法营运联合执法工作,配合开展日常执法工作。
(九)县糖业发展局。督促运蔗企业加强榨季原料蔗运输车辆管理,提醒运输企业(车辆)积极配合相关治超职能部门做好检查工作。
五、整治时间和工作内容
联合行动时间为: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联合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教育阶段(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2月7日,共7天)。主要工作任务向社会和源头企业宣传整治车辆非法营运、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参加本次联合行动的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二)联合整治阶段(2023年2月8日至2023年12月28日)。整治车辆超限超载、非法改装和非法营运,追查源头企业违规责任,全面彻底整治交通运输行业中各种违法行为。在整治阶段中,采取全天候在路面上设卡检查以及流动巡查,实行四班倒排班,具体安排时间:第一班:0:00-8:00,第二班:8:00-12:00,第三班:12:00-18:00,第四班:18:00-24:00。
(三)总结阶段(2023年12月29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共3天)。撰写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六、工作任务
(一)源头治理工作
1.实施源头企业清单重点监管:根据监管职责,每年定期梳理行业内、辖区内有大宗公路运输需求的企业,尤其是矿山、水泥等企业和大宗货物集散地等站场,形成重点货源装载源头单位清单,实施重点监管监督货运源头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行货物合法装载配载安全责任,从源头遏制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的发生。
2.开展常态化源头治理:采取定期巡查和驻场检查的形式,重点针对县级重点货运源头装载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要求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禁止违规给运输车辆多装多载,核查出场(厂)载重运输车辆过磅记录,发现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遣返监督卸载,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堵在源头。源头治理工作每月开展2次以上。
3.推动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安装称重检测设备工作。县交通运输局牵头搭建县级重点货运装载源头单位监管平台,各职能部门配合,推动重点源头企业清单中的矿山、水泥、砂石等企业和大宗货物集散地等站场安装称重检测和视频监控等设备并接入系统平台监控,防止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出场(站)上路行驶。
(二)路面联合治超工作
1.路面联合固定整治点。上思县公正信良服务区(位于G210线上思段K3503+100M处)和钦崇高速公路上思县七门出入口、在妙十分田为路面整治车辆超限超载和非法营运的3个固定整治点,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县交管大队、县农业农村局、县城市管理监督局、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实行“五班四倒”的运行轮班模式开展联合整治工作。同时在广元和永兴大道设两个临时违规车辆整治点,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辖区范围内设置临时整治点。
工作职责:对过往路段的违规车辆进行查处。
2.路面联合流动整治。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交管大队、交通执法大队上路流动查处超限超载、非法改装和非法营运车辆。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流动查处违停在G210国道和S313省道上思县路段,劝说违停在普通公路边和企图逃避固定整治点检查的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到治理点接受检查及查处非法改装和非法营运车辆。
工作要求:采取交替执法方式,每组每日组织不少于六个小时的流动巡查。发现超限超载、非法改装和非法营运车辆的,各小组就近引导至治超点进行处理;对有恶意超限、拒绝配合稽查、冲卡等干扰执法行为的车辆车主、司机或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3.装备及车辆安排。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落实治超称重设备1台,卸载设备(小钩机)1台、执法用车4辆,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应急公务车平台1辆。
4.路面查扣违规车辆的停放点及卸货点。G210上思路段信良服务区、在妙、广元三个卸货场,租用彩元停车场、江平停车场、在妙超大停车场为此次联合整治行动暂扣违法车辆停放点。
5.全面推动治超站点建设。根据自治区关于全区治超网络的规划布局,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推进我县治超站点网络建设,在在妙设立联合执法治超站和昌墩、那则设立不停车超限检测点,推广应用科技化、信息化治超工作手段。
七、后勤保障
一是参加联合整治行动执法人员的差旅费及执法用车的燃油费等经费,由县交运局负责向县财政局申请,财政审批作为专项资金列支。二是执勤实行“五班四倒”24小时工作制,夜班执勤执法人员需要在工作岗位上统一配餐就餐,配餐标准30元/人/餐;执法执勤车辆的燃油费、维修费实报实销,由县交运局审核后向县财政局申请,财政局审批作为专项资金列支。三是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健全执法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执法人员工作待遇、执法装备购置及维护更新等工作经费,满足实际执法需要,对于执法场所建设、临时执法场所及检测设备的租赁、车辆保管、卸载等执法相关经费,要给予保障。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将罚没款收入同部门经费保障挂钩。
八、违法车辆的处罚依据和标准
(一)对违法车辆的处罚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道路运输条例》《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公安厅关于印发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桂交法规发〔2018〕73号)的要求和规定执行。
(二)对违法车辆的处罚标准
1.超限超载。对违法超限超载货运车辆、货运车辆驾驶人、道路运输企业、货运场所经营者进行“一超四罚”。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依法依规取消其行政许可,并向社会公告。处罚流程:由交警、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扣下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相应证件,开出称重磅单及处罚决定,由车主或物流公司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卸载分装过程中,货物源头单位分管安全生产领导要在场监督卸载分装,直至消除违法行为,与联合执法组签订从今以后不再给予运输车辆超限装载货物出站场的保证书,并予相应处罚后放行。
2. 非法改装。对于擅自改装已取得营运证的车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货运经营者处以人民币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处罚;使用报废、擅自改装、拼装、检测不合格以及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依据《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对道路运输经营者处以人民币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3.非法营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4.“一超四罚”制度。货运车辆擅自加高挡板,依法予以拆除。运输单位的车辆1年内有2次超限超载运输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依法吊销车辆营运证。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驾驶人,依法责令停止营业性运输。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10%的道路运输企业,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对允许超限车辆出站的货运场所经营者,依法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阻碍治理超限超载货运车辆的相关人员,依法予以拘留。对因超限超载发生事故,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路桥梁垮塌等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严格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
联合执法期间,要执行“十不准”工作纪律,落实联合执法工作流程,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要严格落实罚款收缴分离制度。要严格落实执法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公开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监督、执法结果、当事人权利等相关信息。要依法依规履职尽责,严格规范文明执法行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十、工作要求
(一)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本方案通知的要求,由整治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联合执法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成员单位落实执法人员、执法车辆和申请落实工作经费,协调指导开展联合执法工作。
(二)县财政局要根据联合执法工作的需要,及时安排资金,保障工作正常运行。参加联合行动的人员考勤、工作餐和差旅补助制表发放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三)加大宣传曝光力度。县交通运输局要组织开展超限超载联合整治行动主题宣传活动。要在检测站(点)、城市主要进出城路口、公路沿线、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服务区、重点货运装载源头等地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册;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类媒体,宣传专项行动的目的意义、工作措施和成效;要大力曝光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典型案例,营造大整治的浓厚氛围。
(四)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县整治车辆超限超载和非法营运联合执法行动联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认真总结整治行动开展情况,将工作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困难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形成阶段性小结及相关工作台账,于每月28日前书面报上思县整治车辆超限超载和非法营运联合执法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联系人:刘杰,电话:0770-8510856,电子邮箱:jtzhzf666@163.com)。各部门要以此次行动为契机,及时总结经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常态化治理工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